八結,是大嵙崁(大溪)進入角板山、巴陵、宜蘭山區的入口,長久以來一直是漢人、復興山區泰 雅族人貨物交易的重要地區。因此富含著人文景觀、古道、產業及傳說故事。我想透過雙腳走過八結 附近古道,緬懷先人對這塊土地留下的一點點足跡。

後來50年代北橫八結隧道通車,省主席黃杰將這裡改稱百吉。這樣的改名也許變的文雅,那是外來 人以自己的思維來思考,卻失去了當地的特色。像這樣的情形,在台灣屢見不顯,我總覺得是 威權、帝權思想作祟,而不明此理的地方人士還引以為傲。

崁津大橋
走四號公路可以不必進入大溪市區,很快就接七號公路(北橫)。經過崁津大橋時,會感覺到那線條的 美麗,橋上的路燈很特別,直接作在懸索上。這座橋是石門水庫下游的第一座橋,距離大壩約五公里, 因此在結構上特別加強,才能支持水庫洩洪時的大水衝擊。完工後也成為大溪的地標之一,在蓮座山 是觀賞崁津大橋的最好地點。


總督府古道一小段
過了百吉隧道往右轉,路口好多咖啡廳招牌,不知道為何集水區可以經營餐飲?在客家麵停好車, 上坡後看到一排野薑花正盛開,飄來陣陣清香。一位當地居民跟我聊著內灣的野薑花肉粽,還 一直勸我不要去爬山,一個人太危險。

一開始就不是很好走的路,野草叢生侵道,走一會到了密竹林,我鼓起勇氣穿入。不一會出了竹林就是 木棧道,爬幾個階梯就是平緩的泥土路,繞著山勢緩緩上坡。

爬山時總是擔心會遇到蛇,而路上遇到一些像蛇的東西都會令我嚇一跳。途中看見一支枯枝, 好像一條繞著樹枝捲曲的蛇,乍看時把我嚇一跳。

這時阿敏打電話給我,約我要去爬山,我請他到客家麵跟我會合。我估算一下他到來時間,還是先走到 稜線,休息以後才往下走,這次又沒走到總督府基點。

客家麵
下到登山口,附近有一家「客家麵」,我坐在店內等待阿敏到來,隔壁桌叫了三碗麵,我不時可以聞到 那湯頭香濃氣味。等到阿敏、秀玲到時,因為他們還沒吃早餐,我建議他們這家店的麵應該不錯吃。看 到秀玲點的陽春米粉,覺得湯頭濃郁,大量油蔥頭增添氣味,不過湯頭有點油。


龍珠山
吃飽後離開客家麵往龍珠灣方向開,經過龍珠灣後左邊有一停車場,那裡就是龍珠山登山口。 龍珠山(又名二層坪山)標高355公尺,是位於桃園石門水庫龍珠灣旁之小山,此段路又稱二層坪古道。沿途樹蔭茂密, 起登後約10幾分鐘上坡,之後都是走在稜線上的輕鬆路線。

山上可以清楚看到對面的雙峰,在湖畔咖啡屋或是Tony House就可以望著這兩座令人意淫的山。 我們在山上坐著休息賞著風景,想著大家應該花個二十分鐘登高,不該坐在湖畔咖啡,這裡的美景 才是精采。

我跟阿敏看著雙峰,就聊著大衛林區那部經典Twin Peak,它的原聲帶聽了會讓我起雞皮疙瘩。

(下圖)鳥瞰龍珠灣。當看著這些風景時,我想到為了興建石門水庫,淹沒區的原住民被迫搬遷到 桃園縣觀音鄉的大潭、樹林一帶,原本靠山吃飯的原住民卻成了討海的「海口」人,這樣的故事 是很無奈、很悲哀的。觀賞著如此美景,用著石門水庫的水,要感念他們的犧牲。


下山前在稜線上看到燒炭區指標,我們三人在樹林裡穿梭尋找,就是找不著。回到指標處,阿敏在附近 找到一處凹陷地,我們推論就是燒炭窯遺址。很慶幸今天是跟阿敏來,我們對這些事物都有興趣, 而不會覺得枯燥。

下山後往湖畔咖啡屋走,途中新開了一家景觀餐廳,覺得集水區沿途開那麼多餐廳不是一件好事。 阿姆坪的地方人士希望能蓋吊橋振興觀光,被政府拒絕,但水源保護跟發展地區觀光是永遠不停息的 拉鋸戰。

湳仔溝整治工程
龍珠灣上游湳仔溝沿岸長年的洪害,直到近年北區水資源局才以生態工法整治,我們走在木頭棧道上, 沿途看到很多不同種類蝴蝶、蜻蜓,水邊的野薑花也零落開著,這裡真是兼顧防洪與生態,值得一 遊的生態旅遊路線。尤其近中午走在這棧道上,大多數路段都曬不到太陽,沿途好多種類蝴蝶不時穿 梭,可惜沒有望遠鏡頭可以拍攝,不過光是欣賞就讓我很開心。



三民聖十字架教堂
走完棧道已近中午,我們打算去吃午餐再去三峽客家文化園區走走。沿著北橫往山裡開,第一個看到聚落 是三民,這裡是復興鄉最靠近大溪的聚落,居民原是泰雅族人居多,百年來漢人遷入者多。路邊可以看到漢人 的傳統廟宇牌樓與以原住民信徒為主的天主教堂比鄰而居。

走進教堂是個小而足的建築,教堂內部大量採用了原住民的特色來佈置。教堂內每個窗戶邊除了掛著 一些聖經上故事圖片,也掛著傳統編織圖案,一進門牆上可見十字架與原住民的傳統編織並列。


附記:宜蘭至今仍有五結、六結地名,我不清楚結的意思,有資料說「結」是荷蘭人統治台灣時的 行政區域名稱,不過沒有定論。
八結綠色生活地圖提供了詳細的 生態旅遊路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xionwhe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