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接觸傳統建築時,是因為愛玩。買了遠流出的深度旅遊口袋書,書名就叫三峽、宜蘭。 裏頭介紹了老街以及建築風格形式。哪時候總是不時翻閱,想搞清楚老街的每個建築元素,其中柱子有 好多形式,例如多立克式、愛奧尼式、科林斯式、拜占庭式等。我去三峽、大溪老街時,就帶著書一邊 看一邊對照實物。但是我發現我一直都搞不清楚,當然有部分原因是我太慵懶,還有一部分原因是 老街的建築不一定完全是遵循單一形式,如果沒有人來導覽解說,只是自己看著書可能會一知半解。

這些年來我早把書拋在一旁,三峽、大溪老街去了無數次,每次去都有新的樂趣、發現。 因為我會有重點,這次去我只看柱頭,另一次去我也許只看女兒牆。也因為這樣源源不斷的樂趣, 所以才會百去不厭。

最近整理照片,決定要把它寫下來,當做以後備忘及參考。這些照片大部分是在大溪的新南老街拍的, 只有少部份是在中央老街,至於遊客眾多的和平老街,這次完全沒有採用。新南老街雖然遺留下來 老屋沒有和平老街多,但是他的柱頭形式非常變化,是學習西方傳統建築的柱頭很好的地方。 只要仔細觀察,可以察覺有的房子形式相同,但是可能材質不同,或是細微處有些小變化。

在觀察這些柱頭,我認為如果真要照每種形式的定義去分辨這些元素 的格式,那真的是死讀書。試想,一般民宅又不是像宮殿、孔廟那般有祖制規定形式,而且屋主 、工匠因為「拼場」關係,在興建時一定是要別出心裁,與眾不同,所以有些柱頭是好幾種形式 的混合。

科林斯柱式 , 柱頭的裝飾是由數片捲曲的「毛茛葉」包裹而成。可是三個柱頭下的柱子有圓柱的, 有的有凹槽,也有八角柱。

愛奧尼克柱式, 柱頭的裝飾類似一對相連的羊角。柱子是用洗石子面,但卻有顏色變化。

台灣傳統建築的方柱,搭配洗石子,或是貼磁磚。從門牌可以看出相鄰的房子即使形式接近,也會從 材質、顏色上來做變化,就是不要跟鄰居一樣。

圓柱上的柱頭比起科林斯柱式、愛奧尼克柱式簡潔,卻也是可以玩出不同變化。



位於中央老街有間屋子的柱子引起我興趣,它是愛奧尼克柱式,外頭卻以傳統磚砌方柱包覆。 當我在亭仔腳拍照時,屋主走出來看。我跟他打聲招呼後繼續拍照,他很可愛的說:你都沒問題要 問我嗎?我心裡暗笑,覺得屋主很風趣。於是問他屋齡,並進入參觀。這樣的老屋子住起來很不舒適, 很不習慣那種潮濕陰暗,屋主抱怨只要一下雨,天井牆邊會滲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xionwhe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