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起床風好大,猶豫著要不要出門,跟早起運動的媽媽打聲招呼,還是開車出門去。不到七點 到大溪市場,問了菜販清粥小菜的位置,很快找到那攤 Amy 介紹的好吃早餐。

店內幾乎每桌都坐了人,我挑了喜歡吃的菜後,點碗地瓜稀飯。店內似乎很多老主顧,客人跟老闆 閒聊,抱怨大溪就在水庫旁卻停水。來大溪時看到大漢溪水位高漲卻混濁,我看分區供水的噩夢又要 重演。


吃飽後到了依托邦社區,這次是想要走走輕鬆的十一指古道,沿途都有看到地圖指示牌,但是就是找不到, 問鄉人有不知所以然,大概又是要荒廢的古道,乏人問津。路上問路於老伯,他說的不清楚,我早已打 算放棄尋找古道,索性與阿伯聊天。我指著對面花海旁的大墳墓,阿伯說那是林本源(板橋林家的林平侯 )的墓。他話匣子一開,從小時候看到蔣中正總統一直說到當兵。花海以前是茶園,板橋林家在此成立茶公 司,附近很多人都是靠在茶園裡工作維生。而北橫早期只是輕便路不能行汽車,老蔣要去角板山行館都是乘 轎。

左邊是林本源墓,右邊是花海農場。


前一陣子阿敏送我張明信片,那明信片可以依著虛線割開拼出一座教堂,就是基國派教堂。我離開伊托邦往山 裡開,打算去那看看,再從三峽山區回去。從伊托邦到教堂路程不遠,很快就到目的地。教堂就蓋在河階台地上 ,因當年交通不便,因此就地取材用附近溪流的石頭建成。興建時是由教徒自行設計,並發起信徒一人一石, 所以這座教堂可說是由教徒同心打造的聖地。 從1953年落成後,一直是當地泰雅族原住民信仰中心,後來因不敷使用,在附近蓋了新教堂,舊教堂就被淹沒 在荒煙蔓草中,任其頹圮。

這座教堂曾入選2000年台灣歷史建築百景,朱立倫縣長上任後,檢視縣內文化資產,發現這座富有意義的教堂, 經過整修後在去年聖誕節揭幕,成為當地的地方文化館,肩負宣揚傳承部落文化歷史的重責。同時也喚起 部落居民緬懷當年團結建教堂的精神,對凝聚地方很有意義。

教堂後頭擺著以前舊的屋頂木結構,右前方的是新教堂。在未整修前,這座教堂只有石牆仍保有原貌,屋頂、窗戶 都已毀損。從幾年前照片看出,整修前屋頂是覆蓋稻草、窗戶用竹子封起來。
教堂因為石材厚重質感而流露著穩重質樸的美感,入口處的圓弧門(像中國傳統建築中的月門)及屋頂的弧線, 遠觀時有人說像是行於山中的諾亞方舟,對非教徒的我,覺得像擺在一片蒼綠草皮上的童話屋更貼切。

因為我太早到,只能從窗戶往內看,裡頭大約只有十幾坪大,是間很迷你小教堂。裡頭陳列一些靜態書面資料, 還有畫作。我在教堂前樹下坐著,離十點半開門還有兩個多小時,想想去走蝙蝠洞步道。

蝙蝠洞入口處方便停車,走在和緩上坡柏油路,很快到一觀景台,有告示牌說明蝙蝠洞由來。接著往河谷 走的步道是此行的菁華,轟隆的水聲,可以想見昨天山區的雨勢。溪水清澈奔流,過橋後我回頭望,感覺像 是莫內的畫作,吸引我駐足觀賞。
過橋後沿著溪流往上游走,一下子就聽到轟隆震耳瀑布水聲,原來蝙蝠洞到了,看了一下時間才走十分鐘,有點悵然, 沒運動到。
整個蝙蝠洞像是個水簾洞,上頭的水像水簾般一直流下。避開水簾坐在石頭上觀賞瀑布,覺得這次決定真是明智, 颱風過後的瀑布非常壯觀,奔流而下的河水的聲音之大,令我震攝大自然的力量,我當下決定做一件有趣的事情, 想打電話給咕嚕跟仰,讓他們聽聽瀑布聲響,但是深山裡沒有訊號,很遺憾。

我在那坐了半小時,觀賞著瀑布水勢,感覺那瀑布是有表情的,時而猙獰、時而溫柔。我往蝙蝠洞裏走,聽 到不知是何種鳥類還是蝙蝠叫聲,回音之大宛如鬼魅,夾著瀑布水聲,不禁頭皮發麻、全身起雞皮疙瘩。 在那半小時,不停的聲響讓我一直感受著那神秘氣息,聯想到印度之旅中那女主角騎著腳踏車到叢林裡, 被大自然那種巨響震攝而產生妄想。我像是自虐似不停凝聽那不知名的動物叫聲,洞內回音真的讓我 難忘。這半小時,我不時想著昨夜阿男跟我說的"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行無常,觀法無我"。

在那半小時沒見其他遊客,真該在那裸泳。

回程時到觀景台,有指標往上走是到觀音洞,當我到階梯入口時,很猶豫要不要繼續走,因為是看不到盡頭 的竹林。我猶豫很久,都已經到此還是繼續前行好了。步道不知多久沒人走了,沿途都是知蛛絲、還有大蜘蛛在 上面爬行,身體都黏著蜘蛛絲讓我很不舒服,終於放棄去觀音洞。我對自己的墮落有點罪惡感,失去冒險犯難 的態度。

問了一位原住民到台七乙線的捷徑,只花半小時從蝙蝠洞停車場到了三峽,開始下半場的玩耍。

基國派教堂開放時間:
週一、二休館
週三、四:10:30~17:00
週五、六:10:30~18:30
周日:13:30~17: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xionwhe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