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跟Honda假日來北埔,那時可以把車停在車站前去逛老街,現在北埔就像九份一樣,假日就是塞車 、人潮洶湧。

為了欣賞悠閒的北埔,避開過多人潮,我六點多到北埔,在轉進南埔叉路前,在台三線上 鳥瞰南埔(南埔是北埔鄉的一個村)。進入南埔首先會經過一座紅橋,紅橋坐落在稻田中,黃昏時走在兩旁的堤岸 欣賞晚霞及山勢,是很棒的享受。紅橋附近有一棟綠樹環繞的別墅,是明碁董事長李焜耀的渡假山莊。


一大早車行在南埔鄉間小路,婦女們在水溝旁洗滌衣物,莊稼人都已早起忙碌。沿著指標來到金鑑堂,該堂號是取自張家祖先張九齡典故。唐玄宗生日時,群臣皆獻珍寶,獨張九齡把歷朝興衰寫成文章作為玄宗殷鑑,玄宗甚為讚賞,稱為「千秋金鑑錄」。 張氏後代新居落成,為了紀念先人德業,留示後代子孫,所以選「金鑑堂」為堂號。

金鑑堂是北埔的傳奇人物張煥元所建,傳說他在年輕時看到美麗的房子回家後就要求父親把家裡茅屋改建,就是現在看到的金鑑堂。 後來他出家成為妙禪法師,畢生經研佛理,在家後面蓋了金剛寺。

金鑑堂從正面格局裝飾跟上周六去的蘆竹室善居很像,正門上面是堂號,兩旁窗眉都是仙桃,中有兩字對聯。金鑑堂位處北埔山麓, 仙桃上各書崇山、峻嶺。
兩旁牆壁窗眉上是書卷圖案,上面各有茂林(南山益壽圖)、修竹(磺溪隱釣圖)。


金剛寺於一九二二年由妙禪法師(金鑑堂主人出家後的法號),在921大地震時損毀嚴重,現在是重建之後的新寺,一早有個出家人對於我的到訪感到意外, 一直問我怎麼知道這間寺廟。我本想要求進入參觀寺裡收藏文物,但覺得唐突作罷。

妙禪法師精通書畫、建築、雕塑,當初建寺時,寺內大佛和護法都是法師自己塑造,我聽到這些故事,覺 得他的多才多藝跟同是出家的弘一大師很像。

金剛寺寺前有百年水利工程南埔圳流過,清澈的溪流讓人覺得清涼。寺旁的竹林小徑可以通往百年水車,不想走路可以開車繞道。


南埔的農村景色是發展觀光好本錢,很多休閒農場提供牛車之旅、烤蕃薯等活動吸引遊客,路邊也常見一些稻草堆、穀倉變遊覽車司機休息室。
南埔圳開發於清道光年間,由墾戶金廣福開濬,至今仍是南埔重要農業命脈。位於南埔圳上的水車已經運轉超過百年(照片中當然 是新建的,不是一百年前的),利用竹筒汲水,由於竹筒是45度仰角,所以水不會外流,當竹筒到最高處往下時,水自然流到高處的水溝, 這水車真是先民智慧、工藝的高度表現。(下圖右)往水車路上眼前盡是美麗金黃稻田。
看完水車繼續往山裡開,會接到一條道路,往右走往老投擺、北埔冷泉的道路,往左轉回到北埔街上。 左轉前行數百公尺,過橋前有一洗衣亭,百年前的居民就在此洗滌衣物、器皿。現在常看見有人開車到旁邊洗車。 我喜歡在此停留一會,用清涼河水沖涼消暑。

過橋後不久可見右轉差路通往二寮神木,這條產業道路風景很清幽,人車罕至。二寮神木是棵樹齡超過五百年的樟樹, 是目前台灣平地最大的樟樹。基於敬畏自然之心,先期懇民在此建有伯公廟。我曾在此遇到一老伯從北埔街上走一小時至此 燒香拜拜,可見伯公信仰在老一輩客家人心裏已是根深蒂固。(下右圖)二寮神木對面開了家二寮咖啡,老闆對北埔文史很用心, 店內時常有不錯攝影展。


由二寮神木往山裡開,是通往大隘山莊。幾次到大隘山莊,都能享受到清幽脫俗的下午。點個飲料,看書累了就躺下睡覺,因為店內 沒其他客人。山莊也經營民宿,店後的民宿區非住宿者不能進入,以維持安寧。有一次跟老闆娘相談甚歡,她帶著我們進去參觀。 裡頭是一排兩層樓傳統建築,每個房間都有古時候紅眠床,靠山谷這邊是一排泡茶聊天雅座。近黃昏時山嵐飄來,真有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優閒。

回到北埔街上,喜歡去逛當地市場,入口一家麵食店好多客人,這時候還沒有遊客,都是當地人在此消費,我自然要入境隨俗。吃碗水晶餃後踱步 在北埔老街,有不少商家開始準備作生意。這時水井還大門深鎖,北埔巷弄裡透著優閒,廟後的大樹是老人家乘涼地方,也是傳說風水寶地 ,大家在樹下乘涼聊天,不知覺中吸取了天地精華。

水井大門深鎖,門上貼著讀古人書、有天下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xionwhe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