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以前去祖師廟,只知道很多資料以東方藝術殿堂形容祖師廟的地位, 背著相機走進祖師廟,一位老先生很熱心的為大家導覽,我趕緊上前聆聽, 完畢後人群散去,老先生跟我聊了一會,很熱心拿出名片給我,還送我一套祖師廟 的明信片,這位老先生叫鄭有財,是李梅樹教授的女婿。

那時候廟旁廂房是工匠工作場所,我看到幾個雕刻師傅專注的在工作著。後來從一些報導知道 祖師廟自李梅樹過世後,對建廟已經有了路線之爭,李氏後人希望堅持李梅樹精神,不問時間、 金錢成本來打造藝術殿堂。而廟方則是要進口大陸既有成品來安裝,顯然廟方獲勝,好幾年前 就見不到李氏後人精采的講解,取而代之的是專職人員講解,有時候還一問三不知。

現在大多寺廟都把鐘、鼓放在兩側迴廊,祖師廟講究的蓋了細緻的鼓樓、鐘樓。根據陰陽五行,東屬金西屬木,所以東邊立鐘樓,西邊立鼓樓,所以有暮鼓晨鐘之說。楓橋夜泊中所說的夜半鐘聲到客船,應該是詩人的感性。
祖師廟裡很多銅雕,這在其他寺廟比較少見,每片銅雕都有一主題,教化世人立意明顯。有勾踐臥薪嚐膽、花木蘭代父從軍、田單火牛陣復國、孔子周遊列國、黃帝指南車大破蚩尤等等。 除了銅雕的藝術價值外,可以看出李教授對這間廟教化世人的深厚寄望。

其中三川殿內有塊四知圖,有人夜裡到官府裡送金行賄,官員堅不肯收,行賄之人說:大人,這麼晚了你就收下,這件事不會有人知道。官員指著天說:人在作,天在看。
阿,不是啦,他是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會沒人知道。

每次看這銅雕,想著現在官員有多少人有這風骨呢? 心裡想到陳明章有一首歌叫祝枝詞,裡頭有句歌詞:士大夫阿,你是"走呆去"(閩南語)

廟裡的石刻圖畫,不少出自李梅樹手繪,由於李梅樹的面子,很多文人、畫家都不吝於贊助祖師廟的建設,所以廟內很多名家書畫, 下圖就是傅狷夫的畫,簡單幾筆一揮而就,感覺很豪邁不拘的畫風。

(左)龍邊身堵上的石雕是右邊一武將左手持戰旗,另外有一童子右手舉著球,那武將右手還撫摸著球下的流蘇。 「旗、球」取其諧音「祈求」。 (右)虎邊是左邊武將右手持戟(古兵器),右方有一孩童左手舉著樂器磬牌,「戟、謦」則取其諧音「吉慶」, 龍虎邊的石雕就點出人們到廟裡的目的。

李梅樹對藝術高度要求,祖師廟即使是很多細節都極度講究。就像希臘著名雕刻大師菲底亞斯 受邀建造神殿時,也是做到盡善盡美,當他跟希臘當局請款時,當局竟然只願付 一半的錢,原因是很多雕像都是放在高處,人們看不到。菲底亞斯回答:神看的到。 對於屋頂上的剪黏、雕塑,李教授都是那麼的要求,即使人們看不到。

祖師廟正殿的幾對石柱非常有名,有龍柱、百鳥朝鳳柱,這些珍貴藝術品目前都有欄杆圍起避免破壞, 當李梅樹要求工匠刻百鳥朝鳳柱時,每隻鳥神韻體態都要不一樣,這真是考倒了工匠,於是李梅樹 花了很多工夫畫了各式各樣的鳥給工匠依樣畫葫蘆。

正殿有一片泰國柚木柵欄,每根柱頭都有一頭獅子,獅子嘴裡的球,腳下的球都是多層透雕,鄭有財 先生跟我說這片柵欄雕了五年才完成。

同樣故事也發生在三川殿正門的一對石獅,工匠一直達不到李教授的要求,乾脆丟下工具要李教授 自己來刻,後來他動手修飾,頭上卷髮是一大特色。現在很多介紹祖師廟的書,都有一張他跟這石獅 的合照。


下圖是三川殿外石雕,不知道是否也是依照李教授的畫去雕刻,特愛它的線條活潑。


龍門進去後的藻井,底下是八仙人物,坐騎跟人物是一體雕刻而成,我還記得鄭有財先生介紹至此, 為了凸顯雕刻之精細,拿根竹竿輕輕撥弄八仙座騎腳下的球,裡面好幾層球都是可以自由靈活轉動, 這時很多人發出驚嘆聲。


李教授日據時代留學東洋學習美術,所以身受當時日本洋化影響,在藻井旁的石柱上頭, 可以看到東洋風的水車堵以及小天使(下圖)。


吊桶,八個邊都有人物,栩栩如生,環顧其他寺廟很難有跟這匹配的吊桶了。


我不是要介紹祖師廟建築,只是要表達對李梅樹教授很欽佩,我認為欣賞祖師廟 首先要先清楚李教授的藝術堅持,就算你不知道過去十幾年的路線之爭,當你到祖師廟一看,會發現 側殿石柱、建築跟正殿相比,簡直是東施效顰。

看完祖師廟,走過長福橋到對面的李梅樹美術館參觀,他喜歡幫家人寫生,所以去那參觀可以 找找畫中人物是否就在你旁邊。紀念館的缺點是場地太小,無法展出李教授太多的畫,經費短缺 是原因之一。李教授一生很少賣畫,所以大部份畫作是留給後代,幾年前北美館辦過李梅樹紀念 展,那次真是一次看個過癮。


六月初寫的天后宮

李梅樹精神與祖師廟重建之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xionwhe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