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縣客家文化園區演藝廳 14:30-15:30 8/28 山宛然客家掌中戲 9/3 客家歌舞表演 9/4 洗杉坑舞集
今天到了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在停車場注意到遊客有增加了,不像剛開幕時,停車場上只有幾輛車。
這個文化園區目前只是完成初期建設,以後會陸續徵收附近土地,建設成一個完整的園區。我站在高處
,望著附近鐵皮屋工廠,這景象就像十年前高美館剛成立一樣,望出去就像廢墟,到處是鐵工廠、空地。
現在高美館已經完成雕塑公園,附近已成為高市高級住宅區。我認為北縣客家園區也許會有這樣潛力,
不過目前在館內我看不到任何未來規劃藍圖。
建築內涵
園區最令我感動的是那群志工的熱情與投入,今天一走進園區,就有個尚在大學就讀的志工跟我解說園
區建築內涵。當我ㄧ走進圓樓抬頭仰望,看到一個裝置藝術,這是一個曾在荷蘭風箏大展得到首獎的風
箏,取名叫「星空」。風箏上的圓圈筆觸,就像是梵谷星空那幅畫。而這個以現代手法表現台北縣三芝
鄉客家聚落的傳統八角風箏,開宗明義告訴遊客這裡是以台北縣客家族群作為展示重心。圓樓屋頂是八
卦圖案,與八卦風箏主題相襯,象徵傳統與現代並蓄。
一進去圓樓仰望風箏後,這時看看腳踩的地板,跟風箏圖案遙遙呼應,宛如是那幅風箏的倒影。仔細觀
察這棟建築,隱含的意義經由志工解說後,恍然大悟並敬佩設計的用心。
通過圓樓到迴廊,二樓的展示空間的外牆是採用細長開窗,以前客家圓樓、建築就是運用這種人不易鑽
入的細長開窗,而長窗上頭的小孔,是以前建築常有的槍孔,先民就是用這樣的設計,不僅達到採光,
有可以禦敵、防敵侵入。而客家文化園區設計時,也採用這樣的設計,主要是希望提醒後人先民來台
時的辛勤及危險的處境。
迴廊外有細長蜿蜒水池種植荷花,這代表先民開墾時的灌溉水渠,在這裡,只要細心觀察體會,它不時
提醒著我,祖先胼手胝足的過往,要後人不可忘記。
登上圓樓環繞的樓梯到二樓常設展覽區,這裡運用了多媒體教學,讓參觀者自助地學習各種客家腔。
左上角的橢圓形空間象徵一艘船,白石鋪地象徵大海。(右下角)地上蜿蜒的線條象徵淡水河及台北縣內其他河
流。這樣的空間語言,讓我們意識到數百年前我們祖先由海上進入淡水河,開始在這土地辛勤開墾。
天穿日
每年農曆正月20日是客家人所謂的「天穿日」,這由來跟女媧補天有關。根據客家習俗,「天穿日」當天不宜下田勞動
,否則會激怒天神以至於當年會勞碌奔波卻一無所獲。既然在「天穿日」不需要工作,慢慢演變成大家會在
當天聚在一起唱山歌。至今,新竹縣竹東地區還會在「天穿日」當天舉辦客家歌謠大賽。
我很喜歡這個園區,因為它很有活力。我看到已經白髮蒼蒼的老婆婆志工是那麼熱情的跟遊客解說。
中庭展示著以前童玩時,她跟其他老志工開心的在那玩著滾鐵圈。這個文化園區開幕,不只提供一
個好去處,也讓很多關心客家文化的人,有了一個可以奉獻心力的地方。
今天下午兩點半,在演藝廳欣賞了客家掌中戲,一開場一位年輕藝師就風趣幽默解釋了客家掌中戲
與金光布袋戲的不同,惹的大家哄堂大笑,尤其是好多小孩,一直笑不停。表演完畢後,藝師還邀請
小朋友上台操作掌中戲。只要讓小孩子覺得有趣,他們自然會去親近這些好的東西,對於那些保存
古老技藝的人也是一種很好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