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傍晚騎著單車,來到變美麗的水圳旁,運動加上美景令人愉快。

桃園中壢一帶台地,在無大圳之前,農民只有自己鑿池儲存雨水,但只要遇到乾季則無以為繼,於是 日本政府規劃興建水圳,引水自大嵙崁溪(就是大漢溪,大溪以前舊稱為大嵙崁)上游的石門。

桃園大圳是建於1916年,歷時八年到1924年完工,日本人興建此水利建設時,曾讓石門水庫大壩下的 龍潭三坑子成為熱鬧的地區,迄今老街還有櫻花啤酒屋的招牌,可以想見當初工程浩大,為數龐大的 日本人及工人興盛了三坑子的商業活動。大溪的御成路古道可以看到水圳進隧道處,還有為這重大水利 工程而死亡的人員紀念碑,為數不少是日本人。

水圳在大溪御成路古道有支流入隧道,中間還有那些是走明路我不清楚,只知道經過4.5公里隧道在介壽路 廣豐紡織旁流出,成為灌溉桃園中壢農作主要水源,有了大圳後桃園地區才有二期稻作(一年收成兩次)。

桃園農田水利會在此出口處數百公尺的水圳兩旁建設了一個美麗的步道,傍晚時吸引很多人來此散步,媽媽 說早上也很多人來運動。水圳一旁是種著像楊柳般植物,提供了鳥類棲息,不時可以看到鳥掠水畫面。 另外一邊則是有磁磚馬賽克以及各種農事圖解,看過無米樂的都市人可以找到熟悉的圖像。我覺得可以 在對岸加上說明,很多人看到圖可能也不明其意。


水圳中有一水車,為了壯觀做的很大,材質是鐵做的,我走在步道上觀察水車大部分時間是靜止的, 偶爾會轉動一下,水圳至此水流緩慢,我很納悶怎能推動水車呢?等走到對岸仔細研究,發現有太陽能板,我想中午來水車應該會轉動快一點。

每個欄杆上都有一個水字旁的國字,用各種不同字體書寫,這點設計挺用心,也切題。


步道盡頭就是水圳隧道口,隧道是馬蹄形,側壁原是紅磚建築(跟在崎頂看到日據時代火車隧道一樣), 1932年崩塌,後來以鋼筋水泥土補強。看到樹下有幾名外勞聊天喝酒,對照於牆外繁忙交通,這些外勞 真是比同胞要會及時行樂。

我看到對面阿伯竟然站在隧道口釣魚,我走到對岸也尋路下去,只敢離岸邊遠遠的,因為隧道內地勢較 高,水急流而下後加上河道變寬,所以水勢湍急奔流。老伯招手要我靠近一點沒關係,我只敢一步一步 慢慢移動,他從桶裏拿出釣到的魚給我看,說晚上炸一炸下酒,他說傍晚常來這釣魚,曾釣過數斤重的草魚。



桃園大圳一號支流,水管局在此設了觀景台,以及洗衣服的涼亭。


騎著單車回家路上,沿途盡是農田菜園,看著桃園市區的高樓已經越來越靠近,也許幾年後這樣的景色 會不再有,那我會很感傷的。

農人開著車翻土,旁邊就有一群小黃鷺在旁等著吃蟲。


外公種的菜、稻子都是靠著水圳引出的水來灌溉,當去了解這些水利設施,還有水圳旁看到那些圖畫 ,這些小時後熟悉的景象,我不禁會懷念起外公,瘦小身軀在田裡巡水,農忙的身影,無法抹除的 影像記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xionwheels 的頭像
    ixionwheels

    ixionwheels

    ixionwhee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